“语文是有生命力的,教语文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用文字唤醒孩子对生活的感知、对世界的热爱。”在景德镇市第七小学的语文课堂上,余琳娜老师的这句话,既是她的教学理念,也是她27年教育生涯的真实写照。从1998年踏上讲台至今,这位南昌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出身的小学语文高级教师,用热爱与坚守,成为了学生眼中的“良师”、家长心中的“放心人”,更凭借卓越的教学成果,斩获珠山区模范教师称号,扛起年级教研组组长的重担,在瓷都教育领域书写下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把课堂“种”进生活,让语文不再“纸上谈兵”
初入教坛,余老师把生活搬进课堂:教《秋天的雨》时,她带着学生到校园里捡落叶、闻桂香,让文字里的“五彩缤纷”变成触手可及的体验。这样的“沉浸式教学”,让她的课堂总是充满欢声笑语。有学生在作文里写道:“余老师的语文课像魔法,让我觉得课本里的每一句话,都在跟我说话。”而这份用心,也直接体现在教学成绩上——她带的每一届学生,语文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却没有一个孩子觉得“学语文是负担”。
做“走心”的班主任,用细节温暖成长路
除了语文老师,余琳娜还有一个坚守了27年的身份——班主任。在她看来,“班风正、学风浓”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藏在每个细节里:每天早上,她会提前到教室,看看学生的早餐吃没吃好;有孩子情绪低落,她会把对方拉到身边,像朋友一样倾听心事;对于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她利用课后十分钟,跟孩子一起分析错题,用“你这次比上次细心多了”的鼓励,帮他们找回自信。
以“全能”护持成长,让每个孩子都发光
在同事眼中,余老师是“全能型老师”——她不仅能把语文课教得生动,还能带着学生在各类比赛中“摘金夺银”。学生的习作写得粗糙,她逐字逐句修改,指导的作文多次获省级市级征文一等奖。在景德镇市小学师生书写选拔赛中指导的学生作品荣获硬笔组一等奖。2021年学校将余老师带的班级打造成合唱特色班,成立了校合唱团,2024年1月,指导的节目《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萱草花》荣获"青春唱响"暨第三届江西省大中小学合唱展演活动小学甲组二等奖。党史学习教育期间,她牵头排演党史剧《小英雄雨来》,从剧本改编到角色指导全程亲力亲为,最终作品获区级一等奖。
27年过去,余琳娜仍保有初登讲台的热情。当《瓷都晚报》“名师大讲堂”专访她,问及坚守的动力,她指着教室墙上学生的作文说:“你看,这个孩子写‘我的梦想是成为像余老师一样的人’,还有比这更珍贵的回报吗?”
从青涩青年教师到经验丰富的“名师”,余琳娜老师用27年证明:教育不是轰轰烈烈的“表演”,而是无数平凡日子里的“坚守与热爱”。如今,她仍在三尺讲台上,做孩子语文世界里的“点灯人”,用文字的光,照亮他们前行的路。
关键词: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