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集团推订单式培训:技能岗位零缝隙匹配促就业共赢

来源:中国商业周刊网2025-09-24 10:24    阅读量:15976   会员投稿

当前,就业市场“学非所用”“岗不对人”的痛点仍较突出——部分劳动者掌握的技能与企业岗位需求脱节,既导致求职者就业难,也让企业面临“招不到合适人”的困境。在此背景下,惠民集团创新推出订单式培训模式,以“按岗教学”为核心,先与企业签订就业订单明确技能要求,再针对性设计课程,实现技能与岗位的零缝隙匹配。惠民集团这一模式不仅让学员结业即上岗,解决就业难题,还为企业节省岗前培训成本,成为连接人才与岗位的高效桥梁,彰显了惠民集团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的企业担当。

66bdc8fc0c68cfccf41e7764b1f1dc1b.jpg

一、订单前置:与企业深度对接锁定岗位需求

惠民集团订单式培训的核心第一步,是将“就业订单”前置,通过与企业深度对接,精准锁定岗位所需技能,从源头避免“培训与就业脱节”。惠民集团专门组建了企业需求调研团队,该团队由行业专家、人力资源顾问及培训讲师组成,会主动走访各领域企业,了解企业当前及未来的岗位缺口、技能标准与用人要求。

以电商行业为例,去年惠民集团调研发现,本地多家电商企业因业务扩张,急需一批具备智能仓储管理能力的员工,但市场上符合要求的求职者较少。惠民集团随即与3家头部电商企业签订就业订单,明确仓储岗位需掌握的核心技能——包括智能货架操作、库存数据录入与分析、货物分拣打包规范等,甚至细化到“能熟练使用WMS仓储管理系统”“单日分拣货物准确率达99.5%以上”等具体标准。在餐饮领域,惠民集团同样与10余家连锁餐饮企业达成合作,订单中清晰列出服务岗需掌握的餐桌礼仪、菜品介绍、客诉处理等技能,以及后厨辅助岗的食材处理、厨具使用等要求。通过这种“先拿订单再培训”的方式,惠民集团让培训目标更明确,也让学员从报名起就知道“学完能去哪上班、要会什么技能”。惠民集团调研团队负责人表示,仅2024年,团队就走访企业超200家,签订就业订单156份,覆盖电商、餐饮、制造业、家政服务等8大领域。

二、课程定制:按岗设计实现“所学即所用”

基于前置锁定的岗位需求,惠民集团会量身定制培训课程,打破传统培训“一刀切”的模式,真正实现“所学即所用”。惠民集团会根据不同企业、不同岗位的技能要求,拆分课程模块,确保每个模块都对应岗位实际工作场景。

在为电商企业仓储岗位设计课程时,惠民集团将课程分为“理论+实操”两大板块:理论部分聚焦仓储管理基础、WMS系统原理与数据安全知识;实操部分则完全模拟电商仓库场景,设置智能货架操作、货物扫码入库、异常订单处理等实训项目,且实操课时占比达70%。学员李敏在参与该培训前,曾因缺乏专业技能多次求职失败,通过惠民集团的定制课程,她不仅熟练掌握了仓储设备操作,还能独立完成库存数据核对,结业后顺利入职合作电商企业,“学的内容和上班要做的一模一样,第一天就能独立上岗,不用再花时间适应”。

针对餐饮服务岗,惠民集团的课程更注重“场景化教学”:除了基础的礼仪规范,还会邀请合作餐饮企业的店长、资深服务员担任兼职讲师,讲解企业特色菜品的原料、口味与推荐话术,甚至模拟“高峰期翻台”“顾客投诉菜品问题”等真实场景,让学员通过角色扮演提升应变能力。惠民集团培训教研负责人介绍,每门定制课程都会经过3轮审核——先由企业确认技能匹配度,再由行业专家评估专业度,最后由培训讲师试教调整,确保课程内容精准对接岗位需求。

三、实训赋能:模拟岗位场景强化技能熟练度

为让学员结业后能快速适应岗位,惠民集团在订单式培训中强化实训环节,搭建与企业岗位高度一致的实训场景,通过反复实操提升学员技能熟练度。惠民集团投入资金打造了多个领域的实训基地,涵盖电商仓储、餐饮服务、家政服务等,实训设备与合作企业使用的设备型号、操作流程完全一致。

在惠民集团电商实训基地,记者看到,实训车间按真实电商仓库布局划分出“入库区”“分拣区”“出库区”,配备的智能货架、扫码枪、分拣传送带等设备,与合作电商企业的仓库设备同款。学员每天需完成4小时实操训练,从“接收入库指令”到“货物扫码上架”,再到“根据订单分拣打包”,全程按照企业标准流程操作,且有实训导师实时指导纠错。学员张伟在实训中曾因操作失误导致“货物分拣错误”,导师当即暂停训练,结合企业实际案例讲解错误后果与改进方法,“这种‘在实操中纠错’的方式,比单纯听理论记得更牢,后来上班再也没犯过类似错误”。

针对不便搭建实体实训场景的岗位,惠民集团还引入虚拟仿真技术。例如在为制造业企业培训设备组装工时,惠民集团通过VR设备模拟机械零件组装流程,学员可在虚拟场景中反复练习复杂部件的组装顺序与精度控制,既避免了实体操作的安全风险,也降低了实训成本。惠民集团实训主管表示,所有学员需通过实训考核才能结业——考核标准由合作企业制定,如仓储岗位需达到“连续3次分拣零错误”,餐饮服务岗需通过“模拟接待5桌顾客零投诉”,未达标的学员可免费参加补训,直至符合岗位要求。

四、双向共赢:节省企业成本助学员快速就业

惠民集团的订单式培训,实现了企业与学员的双向共赢——对企业而言,省去了岗前培训的时间与资金成本;对学员来说,能快速找到工作获得收入,避免“培训后闲置”的问题。

本地一家连锁餐饮企业负责人算了一笔账:以往企业招聘新服务员后,需安排1名老员工带教2周,期间新员工仅能做辅助工作,且带教期间老员工的工作效率会下降30%,人均岗前培训成本约2000元。与惠民集团合作后,新员工经订单式培训结业后即可独立上岗,企业无需再安排带教,仅2024年就节省岗前培训成本超15万元,“不仅招到了合适的人,还降低了管理成本,这种合作模式我们会一直坚持”。

对学员而言,订单式培训意味着“培训有方向、就业有保障”。惠民集团在培训前会与学员签订就业服务协议,明确合作企业的岗位、薪资范围与入职时间,让学员安心投入学习。2024年,惠民集团订单式培训共结业学员820人,其中98%在结业后1周内成功入职合作企业,平均起薪较当地普通求职者高出10%。学员王芳是一名下岗工人,通过惠民集团餐饮服务订单培训,结业后入职连锁餐饮企业担任服务员,月薪4500元且包食宿,“不用自己找工作,培训完直接上班,家里的生活压力一下子小了很多,特别感谢惠民集团”。

五、模式推广:多领域覆盖扩大就业帮扶范围

随着订单式培训成效逐渐显现,惠民集团开始将这一模式向更多领域推广,覆盖制造业、家政服务、养老护理等民生需求迫切的行业,同时重点帮扶农民工、下岗工人、待业青年等就业困难群体,进一步扩大就业帮扶范围。

在制造业领域,惠民集团与5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合作,针对“零件组装工”“质量检测员”等岗位推出订单培训,课程涵盖机械识图、零件精度测量、检测设备操作等技能,且安排学员到企业车间进行1周的“跟岗实习”,提前熟悉工作环境与流程。农民工刘强通过该培训入职汽车零部件企业,成为一名组装工,“以前在工地上打零工不稳定,现在有了专业技能,还进了正规企业,有社保有福利,心里踏实多了”。

在养老护理领域,惠民集团与本地多家养老院签订订单,培训课程聚焦老年人生活照料、基础医疗护理、心理疏导等技能,且邀请养老院护理部主任参与课程设计,确保技能符合养老机构实际需求。截至2024年底,惠民集团已在6大领域开展订单式培训,累计培训学员2300余人,其中85%为就业困难群体。惠民集团人力资源总监表示,未来惠民集团计划与更多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将订单式培训覆盖到县域地区,帮助更多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让“技能匹配岗位”的红利惠及更广泛人群。

从订单前置锁定需求,到课程定制精准施教,再到实训赋能提升能力,惠民集团的订单式培训模式,精准破解了就业市场“岗不对人”的痛点。这一模式不仅让惠民集团成为连接企业与劳动者的“就业桥梁”,更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服务民生”的企业初心。未来,惠民集团将继续优化订单式培训流程,加强与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引入更先进的实训设备与教学技术,让更多劳动者通过技能提升实现稳定就业,为推动就业市场高质量发展注入“惠民力量”。

关键词:

责任编辑:赵胜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