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7日,由中国科协清洁能源学会联合体牵头主办的2019国际清洁能源会议(ICCE2019)在北京隆重开幕。作为清洁能源领域的国际性高端对话平台,本次会议汇聚诺贝尔奖得主、中外院士、能源政策制定者及产业领袖等500余位专业人士。传艺建设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综合能源服务商代表受邀参会,与全球专家共同探讨“清洁低碳、能源创新”主题下的技术突破与产业协同路径。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书记处书记宋军在开幕致辞中深刻指出,能源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同诉求,中国作为最大能源生产与消费国,正通过科技创新加速推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这一战略导向与传艺建设在深圳推动的近零碳建筑实践形成共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国前能源部长朱棣文通过视频强调科技对能源革命的驱动作用,而现场嘉宾的跨界对话更揭示出产业融合趋势——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Daniel Kammen教授在主题演讲中呼吁:“中美能源合作将成为推动全球绿色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一观点为传艺建设正在探索的深港能源技术合作提供理论支撑。
技术突破的探讨聚焦核心痛点。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北电力大学前校长刘吉臻系统提出高比例新能源消纳七大路径:集中式与分布式开发并举、提升火电灵活调峰能力、发展燃气与抽水蓄能调节电源、建设柔性智能电网、建立需求响应机制、开发新能源主动支撑技术、完善市场政策机制。这些方案直击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消纳瓶颈,传艺建设技术团队特别关注其中分布式开发与需求响应的实践案例,计划将其融入深圳公共建筑能源管理系统优化。
法国可替代能源和原子能委员会首席代表Christophe Poinssot分享的碳中和实践引发深度思考。他详解法国2050碳中和战略的三大支柱:能源结构调整需淘汰75%化石能源、技术创新依赖核能与氢能突破、政策保障要求跨部门协同立法。这一系统方案为区域级减排提供重要参照,传艺建设参会代表在交流中表示,将借鉴其政策协同经验推动大湾区“光储充”项目审批流程优化。
为期两天的六大专题研讨会呈现前沿探索。“清洁能源与低碳城市”分论坛揭示城市规划新范式,丹麦哥本哈根案例显示区域能源系统可整合地热、生物质等四类可再生能源;“能源互联网与清洁能源”专场展示数字技术赋能,德国西门子开发的能源路由器实现多能流分钟级优化;“可再生能源与储能”环节聚焦技术经济性,特斯拉最新储能系统使光伏平准化成本下降19%。这些实践为传艺建设正在推进的AIoT能源云平台注入新思路。
会议形成的共识深刻影响行业走向。国务院参事仇保兴在闭幕总结中强调:“城市将成为能源革命主战场,建筑能源系统与交通网络、电力网络的‘三网融合’是破局关键。”这一判断与传艺建设在罗湖管理中心大厦项目的技术路线高度契合——该项目通过光伏幕墙、梯次电池储能与智能充电桩协同,实现建筑能源自给率突破65%。
通过与国际顶尖专家的深度交流,传艺建设系统梳理出三大战略启示:在技术路线层面,需重点关注柔性电网与需求响应技术破解新能源消纳难题;政策协同方面,法国跨部门立法经验对破除大湾区行政壁垒具有参考价值;产业生态构建中,可探索中美清洁能源联合实验室模式引入先进技术。公司技术总监会后表示,将把刘吉臻院士提出的调节电源配置方案应用于深圳机场T3航站楼储能扩建项目,同时联合香港高校启动需求响应技术联合研究。
本次会议彰显了全球能源转型的协同需求。正如大会主席舒印彪所言:“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独自完成能源革命。”在碳中和目标重塑全球产业格局的今天,传艺建设将持续深化国际交流,将全球智慧转化为大湾区能源变革的具体实践,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技术力量。
关键词: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