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新一代年轻人的目光,永远是品牌运营发展的核心命题。当国内校园赛事与活动不断升温,各大品牌纷纷将赞助视野投向“象牙塔”,从传统的运动品牌到新兴的美妆品牌,校企合作正迈入全新的阶段,展现出多元化的价值与潜力。
近年来,高校体育赛事与文化活动的热度已突破校门的物理边界。从被称为“小全运会”的北体大校运会,到走过数十载的清华“马约翰杯”,再到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L)等成名赛事,这些活动从校内关注逐渐演变为全网热点。特别是在发达的社交媒体传播生态下,学生与自媒体创作的精彩片段实现了线上线下的“破圈”,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圈层参与和关注。以跑步赛事为例,CURA阿迪达斯中国大学生路跑联赛自2023年3月新赛季启动以来,已吸引40所高校、超过4.1万名学生参与,累计参与人次突破42万,充分展现了高校赛事的号召力。
在这一趋势下,部分高校开始成立专门的对接部门,吸引校外力量加入,借助品牌资源与专业支持,推动赛事与活动规模和水平的提升。校企合作的舞台,正在从单纯的竞技与活动,发展为体育文化与青春生活的狂欢。
校企合作早已不是新鲜话题。以运动品牌为例,阿迪达斯近年来持续布局高校赛事,不仅赞助清华大学多支运动队提供装备支持,还推出联名系列服饰,受到师生热捧。阿迪达斯表示,品牌始终相信“通过运动改变生活”,希望通过赛事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同时借助高校平台收集年轻用户反馈,反哺产品创新。这种深度融入校园生态的策略,不仅助力品牌触达高质量年轻群体,也为高校体育发展注入活力。
如果说运动品牌已是高校赞助的“常客”,那么美妆品牌的加入,则为校企合作开辟了一条新赛道。近年来,以青春与美丽为核心诉求的美妆品牌开始尝试渗入高校活动,希冀通过校园场景与年轻一代建立情感联结。其中,国货美妆品牌宫芙(GONG FU)以一系列实际行动展现了这一趋势的潜力与实力。作为近年来快速崛起的国货新星,宫芙以“宫芙不负有心人”的品牌理念,深度参与多所高校的校园活动,通过定制化的赞助形式,不仅为学生带来惊喜,也为校园文化注入了新活力。
近期,宫芙在厦门地区展开了一系列高校赞助活动,覆盖多所知名院校,展现了品牌对年轻群体的关注与支持。
今年开学季,厦门集美区整合全域资源,为高校新生打造了别开生面的“青春入城礼”——从嵌入录取通知书的“集美家书”,到覆盖食、住、行、游、学的千万福利,宫芙深入参与了这场迎新活动,为新生准备了5000份美妆礼品。
此外,宫芙还赞助了集美大学的2025级新生迎新活动,为近8000 名新生送上精心定制的护肤礼品套装,内含品牌明星产品,传递出对青春启程的关怀与祝福。一位集美大学新生分享道:“收到宫芙的护肤礼品,感觉很贴心,像是为新生活加了一份自信buff。”校方代表也表示,宫芙的支持为迎新活动增添了亮点,让学生感受到社会温暖。
在厦门理工学院,宫芙同样展现了品牌对高校文化的深度融入。宫芙特别支持了厦门理工学院影传学院的校园活动,赞助了学生影视创作比赛及相关文化节,为学生提供了美妆道具支持与创意拍摄场景布置,助力年轻学子在镜头前展现最美的自己。
美妆品牌如宫芙的跨界尝试,不仅丰富了高校活动的参与形式,更通过产品、理念与场景的结合,将“美”与“自信”融入学生生活。无论是迎新晚会的温馨祝福,还是文化节的创意支持,宫芙以多维度、多场景的赞助方式,与年轻消费者建立了深度联结。这对于品牌而言,是触达年轻群体、建立品牌认知的绝佳窗口;对于高校而言,则为校园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多元性,拓宽了校企合作的想象空间。
校企合作的意义,早已超越了简单的广告位露出与传播。对于品牌而言,与顶尖学府或地方高校绑定,可借助“镜像效应”塑造“活力”“精英”或“关怀”等积极形象,并实现对年轻群体的精准渗透。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我国大学生人数已突破2080万。虽然大学生当前的消费力有限,但放眼未来,他们将是品牌10-20年后的核心目标群体。在其消费观尚未成熟时建立品牌认知与好感度,是培养市场忠诚度的关键。
此外,高校还是品牌测试产品、收集反馈的理想场所。无论是运动装备的性能优化,还是美妆产品的使用体验,通过高频互动,品牌可获取真实的用户痛点与期待,反哺研发创新。对高校而言,品牌赞助带来资源与能力支持,有助于提升赛事与活动水平,强化校园文化氛围。从长远看,这种“长尾效应”将转化为推动体育消费与美妆消费的双重动能,为体育行业与美妆行业的发展注入巨大能量。一方面,运动品牌的支持助力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与体育文化氛围,促进体育相关消费与人才培养;另一方面,美妆品牌通过活动传递美丽与自信的理念,激发学生对自我关爱的关注,助推国货美妆市场的年轻化趋势与行业创新。宫芙的多项高校赞助正是这一趋势的缩影,品牌通过深度参与校园生活,不仅传递了产品价值,更以实际行动诠释了“青春与美”的社会责任感。
然而,校企合作也面临资源分配倾斜的潜在挑战。当品牌聚焦顶尖高校与热门赛事时,普通院校与小众活动可能面临边缘化困境。未来,如何实现资源均衡分配,确保更多学生与高校受益,是合作各方需共同面对的问题。
至于下一步,校企合作是如日本箱根接力赛般深挖垂直领域,还是走出一条结合本土校园文化与品牌特色的创新模式?答案或许藏在未来更多高校运动场与迎新舞台上,以及那些穿戴品牌装备、体验品牌关怀的年轻身影里。无论是运动品牌的深耕,还是美妆品牌如宫芙的多元尝试,校企合作无疑正在为中国高校生态与品牌发展注入新的可能。
关键词: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